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安钠咖管理的补充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8 02:04:39  浏览:934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安钠咖管理的补充通知

国家医药管理局 卫生部


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安钠咖管理的补充通知
国家医药管理局、卫生部



各省、市、自治区卫生厅(局)、医药管理局(总公司)、中国医药公司、中国医药工业公司:
为进一步加强对安钠咖管理,卫生部、国家医药管理局等五个部门,于2月13日联合下达了卫药字〔84〕第8号通知。一个月来,据了解只有少数省区转发下达,同时在执行中也存在一些具体问题。经研究,补充通知如下:
一、凡没有转发卫药字〔84〕第8号通知的省、市、自治区,由卫生厅(局)牵头与有关部门协商,于4月10日前将联合通知转发基层单位贯彻执行。
二、医院配方所需安钠咖粉,由省、市、自治区卫生厅(局)规定每季供应限量,由医药公司按计划供应。
三、由于卫药字〔84〕第8号联合通知下达之时,1984年上半年生产、收购计划已衔接安排。凡该联合通知到达前按工商衔接的计划已经生产的成品、半成品由商业收购;该联合通知到达之后没有停产并继续生产的成品、半成品由生产部门负责储存,不得销售。商业内部调拨供
应合同、按联合通知第八条精神,由调出调入双方协商执行。
四、各单位安钠咖库存,根据联合通知第一条五款要求,按附表格式由各省、市、自治区医药管理局(总公司)统一填报后,于4月底前分别报中国医药公司、中国医药工业公司,抄报国家医药管理局计划基建司。以便汇总平衡,重新确定生产收购计划。
附件:安钠咖生产、收购、销售、库存数量表一份(略)。



1984年4月2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权部分学位授予单位审批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的试行办法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权部分学位授予单位审批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的试行办法

1986年4月15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一、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自行审批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的学位授予单位,是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托行使审批权。审核工作必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审定学位授予单位的原则和办法》三个文件的精神,按照第三批学位授予单位审核工作的有关规定进行,做到坚持标准,严格要求,保证质量,公正合理。
二、学位授予单位自行审批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的学科范围和条件。
(一)学位授予单位自行审批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范围是:综合大学和师范院校的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和理学门类,以及综合大学中与理学密切相关的工学门类各学科、专业;理工科院校的工学门类以及与工学门类密切相关的理学门类各学科、专业;医学院校的医学门类各学科、专业;农林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农学门类各学科、专业;中国科学院各学部的理学和工学门类各学科、专业;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门类的各学科、专业。
(二)属于上述门类的学科、专业,应具备下列条件才可自行审批:
1.在《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目录》(试行草案)(简称《专业目录》,下同)中的一级学科范围内,首批和第二批授权学科、专业点中,至少有一个学科、专业已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或者至少有两个学科、专业已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2.学科、专业名称一般应是已列入《专业目录》的。属于新兴和边缘学科、专业,《专业目录》未列入的,在自行审批前,应将新增学科、专业的名称及其理由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经征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有关评议分组的同意后,方可审批。学位授予单位不得自行决定授予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名称。
三、自行审批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的办法:
(一)申请有权授予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由所在的教研(研究)室提出,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讨论同意后,报学位评定委员会。同时报送《申请授予硕士学位学科、专业简况表》和《申请培养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简况表》。对于不符合本办法所规定的自行审批范围的学科、专业,学位评定委员会不应受理。
(二)学位评定委员会组织专门小组进行同行评议。
1.学位评定委员会根据申请硕士学位授权的学科、专业,参照《专业目录》中一级学科的范围,组织相应的评议小组。
2.评议小组至少由7人组成,其成员应是相同学科的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其中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不少于2/3。评议小组组长一般应由博士生指导教师担任。必须有外单位专家参加评议工作,可以聘请为评议小组成员,也可聘请为通信评议员,总数不少于3人。通信评议员不计入评议小组成员人数。在评议前1个月,学位评定委员会应将评议的有关材料送通信评议员审核。通信评议员对申请硕士学位授权的学科、专业是否符合条件提出意见。对通信评议员的意见要充分重视,并对外保密。
3.评议小组成员受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的委托,以专家身份参加工作,不代表所属单位或其他个人。
4.评议小组应认真学习有关文件,坚持原则,秉公办事。评议时应当充分发扬民主,树立科学的学风,使每个成员都能畅所欲言,发表各种不同意见。评议内容,对外保密。
5.评议小组对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专业逐个评议。学科、专业点的主要学术带头人应向评议小组报告本学科、专业的学术梯队,取得的科研成果,当前从事的科研工作,实验室设备和培养研究生等方面的情况,并回答评议小组提出的问题。
6.评议小组在听取报告,审核有关材料,充分评议的基础上,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获得评议小组过半数成员同意者,作为通过。评议小组向学位评定委员会提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的名单。
(三)学位评定委员会对各评议小组提出的名单逐个审核后,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获得全体成员过半数同意者,作为通过。由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报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备案后,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统一公布。
(四)学位授予单位要认真做好备案工作。备案材料包括:
1.学位授予单位关于自行审批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的情况报告;
2.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名单汇总表;
3.《申请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简况表》和《申请培养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简况表》;
4.通信评议员评议意见(原件复制);
5.评议小组成员和通信评议员简况;
6.评议小组投票表决情况。
以上材料均一式二份。
四、批准进行试点的各学位授予单位对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的自行审批,应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分批审核学位授予单位的统一布署同步进行,具体时间由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安排。
五、各学位授予单位应根据本试行办法,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自行审批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的具体办法,报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备案后施行。
六、各学位授予单位自行审批的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备案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如认为有必要,可授权学科评议组或其成员,对审批的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的情况进行检查或复议。也可采取其它适当措施进行检查。如发现有不符合条件者,或未按规定程序审批的,将撤销其学位授予权,或停止或撤销学位授予单位自行审批权。


郑州市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

河南省郑州市人民政府


郑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93号


《郑州市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业经2010年7月30日市
人民政府第3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11月1
日起施行。
           市 长
二○一○年八月六日
—1—郑州市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理医疗纠纷,维护医疗秩序,保
护患者、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
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
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医疗纠纷,是指医患双方对医疗机构的
诊疗行为、诊疗结果及其原因、责任在认识上产生分歧而引发的争
议。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的医疗纠纷
预防与处理工作。
第四条 市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的监督管
理工作,指导、协调医疗机构做好医疗纠纷的预防与处理工作。
市司法行政部门负责对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监督。
市财政部门负责对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的资金保障与监
督。
公安机关负责对医疗场所的治安管理,并依法处理扰乱医疗
—2—秩序的行为。
民政及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共同做好医疗
纠纷的预防与处理工作。
患方所在地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工作
单位、基层群众组织应当积极配合做好医疗纠纷处理工作。
第五条 医疗纠纷处理应当遵循预防为主、依法处理、客观公
正、及时便民的原则。
第六条 患方的生命权、健康权、知情权等依法受法律保护。
患方应当尊重医务人员,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和解决医疗纠纷,
维持医疗机构正常的医疗秩序。
第七条 设立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医调
委),负责本市医疗纠纷调解工作。
县(市)、区根据实际需要,可以设立医调委,负责相关的医疗
纠纷调解工作。
医调委调解医疗纠纷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第八条 医调委是调解医疗纠纷的专业性社会组织,其设立
应当依法向司法行政部门备案。
医调委的具体组成和工作经费来源由市司法行政部门会同市
卫生行政部门、财政部门另行制定管理办法。
第九条 建立医疗责任保险制度。
市属公立医疗机构应当参加医疗责任保险,鼓励其他医疗机
构参加医疗责任保险。
—3—第二章 预 防
第十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依法规范医疗机构执业准入,加
强对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执业行为的监督和管理,依法及时查
处违法执业行为,保障医疗安全,维护患者权益。
第十一条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加
强自身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第十二条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务人员违法违规行为公
示和责任追究制度、医疗质量监控和评价制度、医患沟通制度、安
全责任制度等有关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制度。
医疗机构应当设立患方接待场所和专门负责人员,接受患方
咨询和投诉。
第十三条 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医疗纠纷处理预案,并按照隶
属关系报卫生行政部门和所在地公安机关备案。
第十四条 医务人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预防医疗纠纷的发
生:
(一)严格遵守医疗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操作规
范;
(二)树立敬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保护患者的隐私;
(三)在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的前提下,如实告知患者病
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及医疗费用等情况,并及时解答其咨询;
(四)按照国家规定书写病历资料,不得隐匿、伪造或者销毁医
—4—学文书及有关资料;
(五)疑似输液、输血、注射、药物等引起不良后果的,与患者共
同对现场实物进行封存和启封。
第十五条 患者及其家属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医疗机构规章制度,维持医疗秩序;
(二)如实向医务人员陈述病情,配合医务人员进行诊断、治疗
和护理;
(三)按时支付医疗费用;
(四)发生医疗纠纷后,依法表达意见和要求。
第三章 报告与处理
第十六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指导医疗机构建立健全医疗纠
纷报告制度,规范医疗纠纷报告工作。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纠纷报告制度,并按规定报告医
疗纠纷,不得瞒报、缓报、谎报。
第十七条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对发生的医疗纠纷,应当
按规定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同时按规定进行调查核实。
第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医疗机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
关报警:
(一)停尸、闹丧或者聚众占据、围堵医疗机构场所的;
(二)故意破坏或窃取医疗机构财物和病历、档案等重要资料
—5—的;
(三)妨碍医务人员正常执业,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医务人员
或者非法限制医务人员人身自由,严重干扰医务人员正常生活的;
(四)其他严重影响医疗秩序的行为。
第十九条 发生医疗纠纷后,医疗机构应当及时启动医疗纠
纷处理预案,并按下列程序处理:
(一)按照要求采取控制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及时组织专家鉴
定,将鉴定意见书面告知患方,并报卫生行政部门;
(二)在医患双方共同在场的情况下,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
例》规定封存和启封现场实物及相关病历资料;
(三)告知患方有关医疗纠纷处理的办法和程序,答复患方的
咨询和疑问,引导患方依法解决纠纷;
(四)患者在医疗机构内死亡的,应当按照规定将尸体移放太
平间或殡仪馆。医患双方不能确定死因或对死因有异议的,按照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进行尸检;
(五)双方协商解决医疗纠纷的,应当在医疗机构专用接待场
所进行。患方来院人数在3人以上的,应当推举代表进行协商,代
表人数不得超过3名;
(六)处理完毕后应当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医疗纠纷处理
报告,如实反映医疗纠纷的发生经过及调查、处理情况。
第二十条 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关于医疗纠纷的报告后,应当
按照下列程序处理:
—6—(一)责令医疗机构按规定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必要
时派人赶赴现场;
(二)积极开展政策宣传和教育疏导工作,引导医患双方依法
妥善解决纠纷;
(三)当事人申请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的,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
例》规定进行。
第二十一条 公安机关接到医疗机构的报警后,应当按照下
列程序处理:
(一)立即组织警力赶赴现场;
(二)开展教育疏导,制止过激行为,维护医疗秩序;
(三)患方拒绝将尸体移放太平间或殡仪馆,经劝说无效的,配
合卫生、民政等有关部门强制移送尸体,清理现场;
(四)依法查处各类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第二十二条 医疗纠纷发生后,医患双方可以选择以下途径
解决:
(一)双方协商解决;
(二)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的申请;
(三)向医调委申请调解;
(四)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医疗纠纷通过前款规定途径得以解决的,保险公司或医疗机
构应当按照有关调解书、判决及保险合同及时向患方支付赔偿金。
第二十三条 医疗纠纷发生后,索赔金额在5000元以下(含
—7—5000元)的,由医患双方协商解决;索赔金额在5000元以上的,医
患双方应当向医调委申请调解,也可以直接选择第二十二条第
(二)项或第(四)项规定的解决途径。
医患双方协商解决或经医调委调解时,医疗机构应当通知保
险公司参加。
第二十四条 新闻机构和记者报道医疗纠纷,应当遵守有关
法律、法规规定,在向医患双方调查核实后,客观公正地报道,正确
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第四章 医调委调解
第二十五条 医调委主要履行下列职责:
(一)调解医疗纠纷,防止医疗纠纷激化;
(二)制定医疗纠纷调解工作规程;
(三)宣传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引导医患双方当事人依据事
实和法律公平解决纠纷;
(四)对调解解决的医疗纠纷,按照医患双方当事人要求,制作
书面调解协议;
(五)向医疗机构提出防范医疗纠纷的意见、建议;
(六)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医疗纠纷和调解工作的情况。
第二十六条 医患双方向医调委申请调解,符合规定的受理
条件的,医调委应当及时受理。
—8—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医调委不予受理:
(一)当事人已经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的;
(二)当事人已经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
(三)因非法行医而引发的纠纷;
(四)在医疗机构诊疗期间发生的非医疗行为引起的其他民事
纠纷。
第二十七条 医调委受理医疗纠纷后,应当指定1名人民调
解员为调解主持人,根据需要可以指定若干人民调解员参加调解。
当事人也可以自主选定人民调解员进行调解。
第二十八条 医调委调解医疗纠纷应当召集医患双方当事人
在专门设置的调解场所进行。
人民调解员应当分别向医患双方当事人询问纠纷的事实和情
节,了解双方的要求及其理由,根据需要向有关方面调查核实。
第二十九条 人民调解员在调解前应当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
告知医患双方当事人调解的性质、原则和效力,以及双方在调解活
动中的权利、义务。
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医调委应当告知当事人申请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第三十条 人民调解员因调解工作需要收集查阅相关材料、
询问相关人员、征询专家意见等的,相关单位和人员应当予以配
合。
第三十一条 医患双方当事人均可聘请律师或者委托代理人
—9—参加调解。
医患双方当事人对调解主持人或人民调解员提出回避要求,
理由充分的,调解主持人或人民调解员应当予以回避。
第三十二条 医调委应当自受理医疗纠纷之日起30日内(不
包含医疗事故鉴定时间)调解完毕。逾期未调解完毕,医患双方同
意延期的,可以再延期1个月。到期仍未达成调解协议的,视为调
解不成。
调解不成的医疗纠纷,医患双方可以选择本办法第二十二条
第(二)项或第(四)项规定的解决途径。
第三十三条 医调委调解医疗纠纷时,保险公司可以参与医
疗纠纷调解的调查、调解及评估等工作。
第三十四条 经调解解决的医疗纠纷,按照医患双方当事人
要求,制作书面调解协议。医患双方应当自觉遵守并履行调解协
议。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 医疗机构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
由卫生行政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进行处罚;情节严重的,
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未按规定建立健全医疗纠纷预防和报告制度的;
(二)未制定医疗纠纷处理预案的;
—10—(三)医疗纠纷发生后,未及时启动预案或未按照预案规定进
行处理的;
(四)瞒报、缓报、谎报医疗纠纷的;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违法行为。
第三十六条 医务人员违反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或
者技术操作规范,导致医疗纠纷发生并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卫生行
政部门依法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 患方有本办法第十八条规定的行为之一的,由
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
任。
第三十八条 人民调解员在调解医疗纠纷过程中,违反有关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收受财物、损害一方利
益的,由医调委取消调解资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 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和有关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给予处理;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条 本办法自2010年11月1日起施行。
—11—主题词:卫生 医疗 命令
 分送: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市委各部门,郑州警备区,驻郑各单位。
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市政协办公厅,市法院,市检察
院。
 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0年8月9日印发